中新网山东齐河11月19日电 题:山东“90后”扎刻青年的“竹条人生”榫卯之间显匠心传承
从传统的蝈蝈笼、秸秆花灯,到各类仿古修建模型,一根根竹条、秸秆在“90后”小伙云廷臻的手中,经过选、剪、削、雕、刻、咬合、粘等流程,变成了一件件精巧的扎刻艺术品。这位出生于1996年的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,自10岁开端锻炼研究扎刻著作,于榫卯之间,尽显传统手工技艺的共同魅力。
选料、画线、开槽、拼接19日,记者在齐河县云庄村见到云廷臻时,他正拿着剪子、锥子等东西,用竹条制造一件灯笼著作。他和记者说,扎刻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技艺,用壁纸刀、卡尺等东西,将老练的农作物秸秆、竹签等资料扎刻成形态万千的手工艺品。
“扎主要是指用六柱锁扣完结的各种结构,刻泛指秸秆编结的开榫和挖槽。所运用的工艺是榫卯结构的一种,归于六柱锁扣。关于每个小部件的尺度,卡口方位都要分毫不差。”云廷臻说,扎刻必须有满足的耐性,尤其是古建类著作,许多的榫卯结构都需求纯手工开槽咬合制造,需求几个月乃至一两年的时刻才干完结。
谈及与扎刻的结缘,云廷臻和记者说,小时候,他的父亲用秸秆为他制造了许多精巧美丽的蝈蝈笼。“我仿照父亲,一点点探索,自己揣摩着用高粱秆扎刻车、船、蝈蝈笼、手枪、桌椅等。”云廷臻说,跟着著作起来越多,思路也彻底翻开。大学期间,他挑选了电脑艺术设计专业。“经过专业的学习,让自己做出来的著作愈加完美。”
武汉二七长江大桥著作长1.8米、高60厘米,用了4000多个零件;大清河齐州塔著作高达2米,用时近3年完结,所用零件超越10万个作业之余,云廷臻创作了许多精巧的扎刻著作。
因为扎刻技艺制造难度大、用时长、鲜有人了解等原因,扎刻的传承一直是个难题。2016年,云廷臻开端在直播平台上免费教扎刻技艺。现在,他建立了作业室,编写制造扎刻著作的教程,将简略易学、操作性强的扎刻技能,录制成小视频,供扎刻爱好者免费学习沟通。
除了研究秸秆扎刻技艺,云廷臻还将扎刻带进学校,向更多人展现、教授这门传统技艺。“我期望可以经过自己的尽力,招引更多人喜爱扎刻。”在云廷臻看来,在传承扎刻技艺的基础上,他也将尽己所能,让这门手工走出国门。
E-mail: service@yynk.com
固话: 0769-88566677
友情链接:爱体育ios下载 | 爱体育官网ios下载 | 爱体育ios下载地址
扫码加微信